政企新闻 | 龙口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合作“活动体验型”课堂推进暨教师读书交流会

发布于:2025-04-29 22:29
  北京时间2025年4月29日(农历2025年4月2日),星期二讯:“书香润心田,携手向春山”——龙口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合作“活动体验型”课堂推进暨教师读书交流会

  “教育如同穿越平芜的旅程,教师的坚持与智慧是点亮学生心灯的星火。心理健康教育更需以信念为舟,助力学生跨越成长迷雾,抵达心灵的春山。”

  为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展现寒假阅读成果,提升教师教学实操能力和专业素养。4月28日,龙口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合作“活动体验型”课堂推进暨教师读书交流会在龙口市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全体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参会。活动围绕寒假专兼职心理教师集体阅读书目《心理课怎么玩》进行分享交流,以经典书籍为媒,以教育案例为引,共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诗意与远方。

  麻家小学孙明静分享了《走进学生,陪伴学生成长》,孙老师结合工作实际,将心理学理论融入实践工作之中,结合生动具体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从“走进学生,顺应认知;陪伴学生成长,因生给爱”两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地讲解,诠释了对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不同类型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爱。体弱生爱在关心,优等生爱在认可,普通生爱在鼓励,学困生爱在用心,而犯错的学生要爱在包容。

  东海学校王惠敏分享的《读〈象与骑象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启示》,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融合起来。首先,探索如何重视大象(感性认知)的力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积极体验,让学生自己感悟总结,通过这种体验发展认知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教师的课堂重点则放在对学生的引导和做好课堂内容的衔接;其次,青年教师不要怕在课堂上制造或面对认知冲突,借助巧妙设问和有效回应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应将积极心理学的指导思想和细致专业的操作相结合,努力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

  南山双语学校吴斯琦分享的《心理课的“玩”与“教”》,从核心理念的共鸣、课堂实践的启发和教师成长的反思,三个方面展开分享。其中结合了课堂实践分享了两个“接地气”的教学策略,即“游戏化破冰”和用“延伸性作业”促进迁移,做到走到学生们内心中去,让心理课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心灵氧吧”。

  龙矿学校朱欣欣分享的《玩转心灵课堂》,从《心理课怎么玩》中探索教学新境界,它聚焦学生内心,与传统课程迥异。课程设计从“教教案”转“教学生”,如“听画游戏”层层递进;要从“预设答案”到“开放生成”,相信学生智慧;还可从“技术依赖”到“资源创生”,活用素材。一本好书照亮了教师前行的路,打造了更润泽心灵的课堂。

  海岱学校王雪梅分享的《从“知识灌输”到“体验觉醒”:心理课的“玩”美蜕变》,围绕心理课“玩”的理念,从三方面展开:一是破局,指出应从“知识灌输”转向“体验创造”,以“听画”游戏为例,说明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二是介绍课堂设计的三层架构,包括热身破冰、核心体验、总结升华,并结合“情绪表情包模仿赛”“压力气球”等实际案例阐述具体操作;三是觉醒,强调从“预设教案”到“动态生成”,教师要捕捉课堂意外,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师要成为“会玩”的心理教师,打造学生“心灵的游乐场”。

  第二实验小学刘钇君分享的《心理课怎么玩》读书心得,从多方面探寻心理课设计,她认为心理老师的弹性与成长是要有一颗好奇的心,对学生好奇、对课程好奇。要有一颗放空的心,允许课堂上有不合作的言行。要有一颗回归平实的心,有趣的灵魂比花哨的形式更重要。要有一颗自我关爱的心,记得留出时间,温柔待自己。

  兰高学校张荣欣分享了《心理课怎么“玩”——探寻实战进阶之路》,张老师读完本书之后对心理课有了全新的认知。书中丰富多样的案例,展示了心理教师的实战成果,强调小学阶段心理辅导课要注重活动性和生活性。比如在设计心理班会课时,可以像书中那样融入有趣的暖身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感受情绪流动。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解决学业和人际交往中的烦恼,激发创造性思维。心理课老师要营造温暖开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他们共情。这本书为心理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中村小学张蕾分享的《打开心理课程的奇妙之门,<心理课怎么玩>的读书感悟》,让教师们深深被书中创新的教学理念震撼。书中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心理课堂变成趣味横生的互动乐园。从情绪管理的情景模拟,到团队协作的创意游戏,每个设计都紧扣学生心理特点,让知识在欢声笑语中自然传递。书中不仅有实用的教学方法,更蕴含着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敏锐洞察,心理课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真实表达。这些充满巧思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堪称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宝藏指南。

  北皂学校沈媛媛分享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心得,创新性地以"降龙十八掌"为喻,将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入剖析了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培养等关键问题。文章强调教育者应当尊重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避免超前教育和标准化评价,倡导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阶梯式心理干预、家校协同育人等具体策略,展现了心理学理论在真实教育场景中的转化应用。教育工作者要以专业智慧和人文关怀,构建支持性的成长环境,做儿童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新民学校赵亚男分享的《心有繁花,一路芳华》,以真挚的教育实践诠释了“育人先育心”的理念。她通过阅读《心理课怎么玩》,将游戏化教学融入日常管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例如“情绪猜猜猜”帮助学生管理情绪,“小小心理学家”角色扮演提升同理心,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协作能力。赵老师从压制天性转向顺应引导,用包容与理解倾听学生心声,以“严慈相济”化解矛盾,建立起深厚的师生信任。她觉得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需用爱浇灌心灵,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绽放独特光芒。这场教育探索,既是教师的成长,也是学生心灵的芳华之旅。

  培基学校申玉芹分享的《以“玩”育心,静待花开》从书的前言出发,抓住关键词“看见”,从三个角度交流了自己阅读后的心得。看见学生,让学生的情绪被看见,而不是一味批评。看见过程,让心理课成为孩子的成长陪伴而不是结果评价。看见自我,教师若光芒万丈,学生自会追光而行。

  龙口市教学研究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孙爱妮对本次读书交流会进行了总结,她用"看见、追问、期待"三个关键词来总结今天的交流。看见教育的温度:从"知识搬运工"到"心灵园丁"的蜕变;追问教育现场:书中的理论如何落地生根?期待专业成长: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样态。孙爱妮指出我们共读的书籍都在传递一个核心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冰冷的理论说教。教育不是雕刻工艺品,而是培育有生命力的花园。我们的角色正在从传统的"心理问题解决者"转变为"心理营养供给者",要用阅读积累的专业知识,在孩子们心灵的土壤里播撒抗逆力、情绪调节力、人际交往力的种子。

  “平芜尽处,春山可期。”这场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读书会,不仅为教师注入了专业成长的“心”能量,更凝聚了全员心育的共识。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书香为伴,以实践为路,携手迈向心理健康教育的满山芳华。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龙口教体”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